说起徐志摩,有人想到的是文采斐然的他,《再别康桥》是他为这世间留下唯美而又不朽的诗篇;有人想到的是情感复杂的他,他与林徽因的邂逅成为一段佳话,而抛妻弃子也成为世俗为他添上的污点。
也许,爱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,康河的雨雾不期而至,异国的偶遇,让他们找到了相同的自我,从此,沉静的心不再沉静,从容的姿态不再从容。
1920年,在异国他乡,这位穿着长衫,戴着眼镜的高瘦中国青年慕名前来拜访林徽因之父林长民,二位都是性情中人,促膝长谈,一见如故。
就是在这里,徐志摩邂逅了林徽因,此时的林徽因16岁,徐志摩只年长她8岁,却已是三岁孩子的父亲了。
而他的妻子张幼仪,便是在林徽因这个年纪,经二哥撮合嫁给了徐志摩的。终究是撮合的婚姻,没有什么坚固的感情基础,尽管张幼仪端庄贤惠,但他不爱她,他们之间没有爱情,只是相敬如宾,一天天地守着夫妻之名,熬着日子。
直到徐志摩遇到了林徽因,就好像如梦初醒一般,明白了眼前的这位女子,才是他想要与之共度一生的人,他们相谈甚欢,从求学经历到政治理想,从学术知识到人文故事,他多想让时光停留,与她一直这样交谈下去。
而天生傲骨的林徽因,怎会去冒着世俗的流言蜚语和徐在一起呢?甚至可能会被人戳着脊梁骨说她是一个破坏了别人家庭的女人。她曾让徐志摩做选择,“你若真的能够爱我,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”。
直到最后,张幼仪孑然一身去柏林留学,此时她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,她没有吵闹,依然温顺如初,只是眼中噙着泪水,黯然离开这个回忆满满的小镇。
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,真的令人难以想象,在妻子怀有身孕之时,徐志摩竟能弃她而去。到底该说他痴情,还是无情呢?爱情是自私的,听从自己的心,就要伤了别人的心。
天道好轮回,苍天饶过谁?徐志摩的梦终究还是化为了泡影,林徽因经过一番掂量,还是选择了梁思成。一生都在追求真爱的徐志摩曾说,“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的灵魂伴侣,得之,我幸;不得,我命,如此而已。”
他或许是人们口中所谓的“渣男”,但他也算是爱的坦荡、放的洒脱之人。
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,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——你不必讶异,更无须欢喜——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。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,你有你的,我有我的,方向;你记得也好,最好你忘掉,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!
在这首写给林徽因的诗中,他将他们之间的感情,写得很是明确,他们的爱情,就像云投影在波心,转瞬即逝。他们在黑夜的海上相逢,却各自有各自的方向。
说徐志摩是渣男是真的,他对林徽因用情至深也是真的,他错就错在对真爱的追求太过执着,执着到令世人生厌的地步。而在大梦初醒时,他也算是洒脱地放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