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次,哈奴曼的主人罗摩的妻子被魔王劫走,情况非常紧急,哈奴曼率领浩浩荡荡的猴子大军,远征魔王,打败了敌人,救出了主人。《西游记》中有类似情节,朱紫国王的金圣宫娘娘被观音菩萨的金毛犼摄走,孙大圣率领师兄弟,智盗紫金铃,击败了怪兽,救出了皇后。
陈寅恪不仅认同胡适,还补充道:“大闹天宫”的故事也是来自印度民间故事,由佛经传播者传入中国。
在这之后,还有说法认为连猪八戒都不是中国人:“不但孙悟空与印度猴王有缘,就连猪八戒也同印度神话史诗有关”(顾子欣先生《孙悟空与印度史诗》)。
哈奴曼
鲁迅:孙悟空的原型是水怪无支祁
鲁迅在《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》里,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来源于水神无支祁。
传说中的无支祁
无支祁是谁?它是唐代李公佐小说中的怪兽,在《西游记》中,曾经提到过它的名字。
据说无支祁的形状像猿猴,缩鼻高额,白脑袋白牙齿,金眼睛绿身子,倒像一只长颈鹿,脑袋一伸,脖子变成百尺,力量超凡,速度飞快。
“锁之末,见一兽,状有如猿,白首长鬐,雪牙金爪,闯然上岸,高五丈许。蹲踞之状若猿猴,但两目不能开,兀若昏昧。目鼻水流如泉,涎沫腥秽,人不可近。久乃引颈伸欠,双目忽开,光彩若电。顾视人焉,欲发狂怒。观者奔走。”——《太平广记》
由于无支祁在两水作乱,祸害一方,在大禹治水时,便将它降伏,头上套上锁链,关在淮水之中。这一传说,跟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的情节也颇为相似。
第三种说法:混血说
胡适和鲁迅吵了很久也没吵出结果,后来季羡林对他们的说法作了综合与折中,说孙悟空就一混血儿,是印度的“哈奴曼”文化与中国的“无支祁”传说“杂交”出来的产物:“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从印度《罗摩衍那》中借来的,又与无支祁传说混合,沾染上一些无支祁的色彩。这样看恐怕比较接近事实。”
不过,我认为季羡林这个说法有点”和稀泥“的感觉,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有实质性的讨论。
身穿金甲亮堂堂,头戴金冠光映映。
手举金箍棒一根,足踏云鞋皆相称。
一双怪眼似明星,两耳过肩查又硬。
挺挺身才变化多,声音响亮如钟罄。
尖嘴咨牙弼马温,心高要作齐天圣。
这是吴承恩在《西游记》第四回,写孙悟空的一首诗。
透过这首诗,我们能看到几千年前,那个不怕困难、不屈不挠、勇敢斗争、争取自由的石猴。孙悟空的原型属于哪个国家又如何?它已经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象征和英雄标志,数百年来仍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